Dislike 一款專注於處理日常生活瑣事的日程管理工具


Dislike 是一款管理日常的工具APP。乍一看 Dislike 似乎與市面上同類的待辦工具區別不大,但其實它在產品定位、功能、設計上都存在顯著的差異。

這是因為 Dislike 是專門設計來幫助普通人處理生活瑣事的,而非像多數同類軟體那樣,更多服務於對時間管理有較高要求的效率人士。

市面可選的 GTD 效率工具多如牛毛,但專門設計服務於生活事務的可能僅有 Dislike 一款。

生活瑣事內置訂閱

訂閱,是 Dislike 最為顯著的功能特色。大家每日工作要處理的事情天差地別。但日常瑣事可能都差不多。衣食住行、還信用卡、每年駕照扣分處理、體檢、疫苗等等事務,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。

Dislike 將這些事情統統以訂閱的形式內建在了 App 中。對於此類事務,你無需再手工錄入,一鍵訂閱即可。而且,訂閱的好處不僅在於減輕了你手動添加事件的負擔,還可以智能的確定該如何處理。也即是說,Dislike 會根據事件本身的性質來確定是否應該提醒?如果要提醒的話,該如何提醒?事件可否延期處理?可否跳過?諸如此類。

以「信用卡還款」為例,考慮到逾期還款對個人信用的不利影響,Dislike 會在還款日當天持續提醒,直到你標記完成為止,徹底規避拖延還款可能導致的不便。

另一個例子是「生日祝福」,訂閱後 Dislike 首先會自動為你生成兩個事件:一是生日事件,另一個是提前 7 天的準備生日禮物事件。

然後再依據這兩件事本身的特性設定合適的處理方式:生日事件不可延期、不可跳過;準備生日禮物事件則可以跳過、可以延期,且考慮到快遞時長因素最多允許延期 3 天。

直覺化而非 GTD 式的事件機制


Dislike 與同類軟件的另一個顯著區別在於,Dislike 的事件機制是遵循「直覺」,而非任何一種時間管理理論設計的。

作為對比,同類 App 的事件機制多以 GTD 理論為指導。 GTD 作為一個廣為流傳的時間管理理論,本身是非常成熟的。但它的問題在於無論是學習成本、還是後續的使用成本都很高,更適用於對時間管理有較高要求、規則意識很強的效率人士。

稍加試用你就會發現,Dislike 對事件發生日期、重複規則、提醒機制等功能的支持非常完整,只不過 Dislike 通過精巧的產品設計,將這種複雜隱匿在了簡單的界面交互之下。

簡潔不失趣味的 UI 設計

Dislike 整體的 UI 風格簡潔乾淨,且並不乏味。在功能和設計之間,Dislike 既不一味堆砌產品特性,也不為了追求極致的視覺效果而犧牲功能的完整性,而是努力尋找一個更契合普通人需求的平衡。

Dislike 支持完整的農曆日期,卻並沒有如一般 App 那樣把農曆每一天都一股腦呈現在界面上。而是一方面在日曆上顯示重要的農曆節日,如:春節、中秋、七夕等,同時也標記了每個農曆月份開始的日期。

此外,Dislike 還用兩個小圖標,月牙和滿月,分別標識了農曆初一和十五這兩個特殊日子。通過這麼一套組合設計,讓 Dislike 兼顧了日曆的功能性和視覺美感。

如果你是一個熟悉 GTD 方法、對時間管理有較高要求的效率人士,那麼 Dislike 可能並不很適合你。但如果你是一個像我一樣普通人,下載過很多同類工具卻都沒能堅持用下去,那麼你更需要的可能是一個即簡單易上手、又具備完備事件功能的 App。